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溶解氧通常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入;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因此水中的溶解氧会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得到不断补充。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当今处理污水大多数是好氧-厌氧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溶解氧在实际的废水处理操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指标的恶化或波动过大,会迅速导致活性污泥系统波动,进而影响处理效率。因此,需要在实际处理工艺中,严格控制溶解氧的含量。今天,我们就详细讨论一下什么是溶解氧。
应该说,理论上来讲,当曝气池各点监测到的DO值略大于0(如0.01mg/L)时,可以理解为充氧正好满足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对溶解氧的要求。但是事实上,我们还是没有简单的将溶解氧控制在大于0的水平,而是应用教科书中的做法,把DO控制在1~3mg/L的范围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整个曝气池而言,溶解氧的分布和各曝气池区域内的溶解氧需求是不一样的。为了保守的稳定活性污泥在分解有机物或自身代谢过程中对溶解氧的需求,才将DO控制在1~3mg/L。
但是,实际操作和书面上固定僵化的溶解氧理论值往往是不同的,不能只是依照书面上理论值,还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在实际运行中,很多情况下将溶解氧控制在1~3mg/L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控制超过3mg/L更是毫无意义,唯一的结果只是导致电能的浪费和出水中含有细小悬浮颗粒。所以,在根据书面理论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溶解氧。
溶解氧字面意思上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单位是mg/L,通常记作DO,是溶解在水中的游离态氧,也是表征水溶液中氧浓度的参数。 就水产养殖来讲,溶解氧的高低关乎着养殖密度和养殖的产量。正常情况下,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8mg/L(ppm),适合大部分鱼类生存活动。当溶解氧浓度小于2mg/L时,没有足够的氧气提供给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就会导致这些水生生物因为缺氧而出现生命健康问题;小于1mg/L时,水生生物会因为缺氧直接死亡。...
总磷作为水质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方法一般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包法,今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总磷检测结果相对精准、操作相对简便的分光光度法。这个总磷检测方法适用于地面水、污水和工业废水,取25mL的水样,本标准的测定范围是0.01mg/L到0.6mg/L,在酸性条件下,砷、铬、硫干扰测定。...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部分,但大家对环境监测一直充满了疑惑。水环境质量如何评判?水环境污染的指标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水环境质量的基础指标—悬浮物。...
溶解氧(DO)表示什么?溶解氧(DO)表示水中氧的溶解量,单位用mg/L表示。不同的生化处理方式对溶解氧的要求也不同,在兼氧生化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0.2-2.0mg/L之间,而在SBR好氧生化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2.0-8.0mg/L之间。因此,兼氧池操作时曝气量要小,曝气时间要短;而在SBR好氧池操作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要大...
日前,云南省通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处理情况。根据已查明的事实,云南对涉及的43个责任单位和167名责任人进行了严肃追责问责,其中厅级单位14个,厅级干部35人。据了解,2018年6月5日至7月5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云南省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针对高原湖泊环境问题开展...
BOD是水质检测中的常见指标,很多实验室都做,但是质控样经常做不好。那么,做好BOD的关键操作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