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污水是指医院(综合医院、专业病院及其它类型医院)向自然环境或城市管道排放的污水。除一般生活污水外,其水质还含有化学物质、放射性废水和病原体。因此,医疗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特别是肝炎等传染病病房排出来的污水,须经消毒杀菌后才可排放。
医疗污水排放标准:
1.消毒剂投加量控制要求
加氯消毒方式。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的,参考有效氯投加量为50mg/L,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1.5小时,余氯量大于6.5mg/L(以游离氯计);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投加量为40-60mg/L,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1.5小时。
臭氧消毒方式。采用臭氧消毒,污水悬浮物浓度应小于20mg/L,接触时间大于0.5小时,投加量大于50mg/L,大肠菌群去除率不小于99.99%,粪大肠菌群数<100个/L。
其他消毒方式。如采用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投加量不低于200mg/L、接触时间不低于1.5小时;
2.独立化粪池消毒处理要求
采用独立化粪池进行消毒的,原则上应在末端定期加氯消毒,不具备末端消毒条件的,应进行改造,改造确实有困难的,应将医疗污水(上清液)引至临时性污水处理池(罐、箱)内进行加氯消毒后排放。
投药量、消毒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初次投加含氯消毒剂,有效氯40mg/L以上,并确保消毒1.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6.5mg/L-10mg/L。
3.排放要求
医疗污水经消毒后,出水各项指标应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其中粪大肠菌群数应小于100个/L,污水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其余氯含量应低于10mg/L,污水直接进入外环境,其余氯含量应低于0.5mg/L。排口余氯含量高于排放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脱氯处理,防止医疗污水外排废水余氯过高引发生态环境安全问题。
医疗污水监测要求:
1.自行监测
原则上医疗污水每24小时自行监测不少于4次,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点每24小时自行监测不少于2次,同时开展其他指标监测,如粪大肠菌群数每月监测不得少于1次,排放口pH每日监测不少于2次,COD和SS每周监测1次,其他污染物每季度监测不少于1次等。
2.人工监测
医疗污水监测采用现场快速检测或调查的方式,禁止带回实验室,并尽可能在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或医院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开展采样和监测工作。
为防控水环境风险,强化消毒后还要控制浑浊度,这是因为城镇污水处理厂通过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单元的管理控制,在浑浊度或悬浮物指标得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通过消毒工艺技术单元,可以确保达到很好的病原微生物灭活效果。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控制水质浑浊度的重要性。...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星云湖12条主要入湖河流综合治理工程于3月底完工,工程的投入运行,使河流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极大减少了星云湖入湖污染,为星云湖2020年底脱劣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日前,在大庄河末端看到,河道上新安装的折叠式垃圾清运机已投入使用,该设备能对大庄河里的杂草、杂物、白色垃圾等进行自动打捞。河...
余氯是指含氯消毒剂投入水中后,除了与水中细菌、病毒、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的那部分氯量叫做余氯。余氯又可分为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游离性余氯一般是以Cl2、HOCl、OCl-等形式存在的自由氯;化合性余氯,是自由氯与铵类物质反应后生成的氯胺类物质NH2Cl、NHCl2、NCl3等。通常说的余氯一般指游离性余氯。总余氯(也称总氯),是指游离性余氯与化合性余氯的总和,可用于指示水体的整体消毒效果。各地相关机构,根据相关标准及水体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检测余氯或总余氯。...
在线COD监测仪作为水质监测的重要设备,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评估水体污染程度至关重要。为确保在线COD监测仪能够持续提供可靠的数据,定期进行校准是必不可少的。校准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和调整在线COD监测仪的测量准确性,消除仪器系统误差,确保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通过校准,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仪器潜在的问题,提高水质监测数据的可信度。...
城镇污水中的总汞含量我们可以用冷原子吸收光度法进行检测,其测定范围在0.0001mg/L-0.010mg/L。此方法主要是通过用硝酸、硫酸和过量的高锰酸钾将样品消解,使汞全部转化为二价汞,多余的高锰酸钾用盐酸羟胺还原,然后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成原子汞,在253.7nm波长处进行测定。城镇污水中总汞含量的检测方法(冷原子吸收光...
虽说随着我们的不断努力,水质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尽人意的成绩,但这不代表就没有问题的存在了。目前监测站网还没有覆盖所有地区,供水的企业是需要安装标准要求来完成相应的水质检测项目,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企业并没有完成所有指标的检测,那么为了有效的应对水质监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水质监测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