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俗名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属于肠道杆菌的主要成员,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中的常见菌群。该菌由德国科学家埃舍利希于1885年发现。大肠埃希氏菌在正常情况下是无致病性的,但某些血清型菌株在特定条件下(如免疫力下降时)可致病,引发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严重疾病。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的主要种类。它主要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道里,其污染可能引发腹泻、膀胱炎等疾病。水体中检测到大肠埃希氏菌,常提示粪便污染风险,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对于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大肠埃希氏菌在食品、医疗、科研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如在食品检验、抗生素敏感试验、质控菌株等。然而,大肠埃希氏菌也具有耐药性问题,对多种抗生素(如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存在耐药性,其耐药机制涉及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的传播。
大肠埃希氏菌是世界各国环境管理中最具代表性的卫生学指标。我国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大肠埃希氏菌在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目前,检测大肠埃希氏菌的标准方法包括多管发酵法、滤膜法和酶底物法,这些方法的样品培养时间长达24小时以上,且结果需要人工读取计数,对于需要快速做出应急处置或放行决策的水质分析实验室、瓶装水生产企业和环境监测部门,存在一定局限。
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4月1日实施,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健康的基本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健康资源。2022年3月15日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将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2006年第一次修订,本次是第二次修订。新标准和2006版相比有哪些变化?一起来看看。...
扬州市区域供水工程实施十多年来,深刻改变了农村供水格局。目前,全市农村水厂数量已经由654家减少到5家,现代化的大水厂让农村居民用水更有保障。日前,位于高邮菱塘的湖西水厂正式投入运行。湖西水厂一期工程供水规模为每天5万吨。它的投产运行改变了高邮湖西地区供水能力不足、水质不稳定的局面,切实保障了周边几个乡镇...
生态环境部近日透露,截至目前,我国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已经基本清理完毕。今年需要完成的饮用水源地3626个环境违法问题中的3611个已经完成整治,完成率达99.6%,超过序时进度要求。剩下的15个问题也在整治中。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检测规范)2016年5月,我国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清理整治率先在...
作为一种指示水质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COD对于外排水质和待处理水源的分析检验起了重要作用。 但测定过程中若控制不好,就很容易影响到其指示结果,因此,在检测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减少误差,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COD检测方法至关重要。...
化学需氧量COD是一个有机物污染参数,COD越高,就表示水样中的有机物污染越严重,如果不进行处理,许多有机污染物就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持久的毒害作用,在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后,河中的生态系统即被摧毁。人若以水中的生物或灌溉的农作物为食,则会大量吸收这些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可能产生致癌、致畸形、致突变等负面影响,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因此,检测水中COD对环境综合治理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水中投氯,经一定时间接触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称,是指氯投入水中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