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法规和政策文件新要求,更好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部在全面评估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指南》的修订工作。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试点试用,明确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的内涵,优化了分区划定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形成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并与水利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
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的内涵是什么?
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是为满足地下水资源保护、污染防治等管理需要,确定的应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区域。该区域的地下水一般具有水量大、水质好,饮用和其他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特点,应强化该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求,保障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分为保护类区域和管控类区域。保护类区域是为防止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保障水源水质安全,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区域,包括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补给区,以及矿泉水、名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域。管控类区域是指除保护类区域外,基于地下水富水性、质量现状和脆弱性综合分析需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根据污染源荷载程度,进一步分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一级管控区内,地下水污染源荷载高,措施以控制风险、削减存量为主;二级管控区内,地下水污染源荷载中等或低,措施以预防污染、防止新增为主。
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内容:
一是总则。包括编制目的、适用范围、编制依据、术语与定义、指导原则等内容,指南适用于省级行政区域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工作。地市级、县级及其他行政区域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可参照执行。
二是工作内容和技术路线。基于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内涵,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区划定的基本任务,并按照保护类区域、管控类区域确定了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路线。
三是技术方法。明确了保护类区域和管控类区域划定方法,细化了地下水富水性、质量现状、地下水脆弱性、地下水污染源荷载等指标的评估标准。规定了报告文本、成果图、成果表和相关成果数据的内容、形式和结构。
四是质量控制。针对评估范围确定、资料收集、重点区划定、重点区边界及对策建议确定、报告和图件编制等环节提出了质量控制要求,明确了质量控制要点。
五是更新重点区划定成果。明确重点区划定成果更新要求和时限,因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重点区划定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可适时调整重点区划定成果,原则上可每3-5年更新一次。
六是附录。针对不同类型的地下水,明确了富水性等级评定方法,脆弱性评估模型、指标和评价方法。针对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明确了指标体系和标准方法。规范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报告编制大纲。
2020年是实现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决胜之年。9日,2020年郑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下发了《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确定今年三大攻坚战目标。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完成全市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确保2020年全市PM10年浓度不高于97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56微克/立方米;●打赢秋冬季...
水质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活动,旨在评估水体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障饮用水安全、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的健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说明水质检测的内容、方法及其重要性。...
水质监测表明,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较低,但在部分地区,硝酸盐氮含量可能接近或超过EPA饮用水限值10 mg / L。此外,在个别情况下,大量现场废水处理场,化粪池/固体处理场和垃圾填埋场的硝酸盐氮下降浓度可能超过饮用水限。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测定(地下水中硝酸盐超标怎么办)氮对所有生物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
近日,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那这个指南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呢?...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1月12日至13日召开的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他指出,2020年要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生态环境部强调打好污染防...
总有机碳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水样中的总有机碳含量。为了保持总有机碳分析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定期的维护与保养非常重要。接下来本篇介绍一下总有机碳分析仪维护周期、内容与注意事项。...